改革研究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讨

发布日期:2023-02-23  浏览次数:

曲伟峰

摘要:课程思政是用思想和价值观的展示、塑造,引领课程教学改革。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牢牢把握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堂教学主渠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逐渐形成了学校立德树人有抓手,学院内涵建设有主题,教师教书育人有灵魂的生动局面。

高校教师都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课程思政。怎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如何讲得不生硬?怎么讲得有意思?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顶层设计,绘制了路线图。聚焦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怎么看以及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改革中融入思政要求;在项目申报、经费支持、岗位聘任、考核评价等方面支持引导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通过选树榜样教师和教学团队、评选最美课堂、建设精品课程群等方式,建立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期制度和有效机制,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破解了当前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难题。教师聚焦课程思政建设,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将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专业建设有机结合,找到了着力点和突破点,通过课程思政来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凝练 “独特基因,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学

坚持将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一体化推进,各专业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课程思政的重音在课程,专业思政的重音在专业。

2不变中求,持续挖掘课程思政带来的溢出效应

低头备课之余,更要抬眼看世界。世界常变常新,讲授更要与时俱进。对于高校和教师而言,就是要心怀国之大者,并将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领青年,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融会贯通,不断拓展课程思政的承载形式。未来,可以将继续依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通过优秀影片和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子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3、聚焦顶层设计,构建系统集成长效工作机制

学校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形成统筹规划、协同联动、学院负责、教师主体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按照系统化、集成化理念,成立集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实践教学等于一体的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建成课程思政云平台,全面推进思政元素进课程教案、进教学资料、进学生考核、进督导评价,健全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明确要求各教学单位签订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任务协议,将该项工作成效作为人才培养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提升全员评教中思政内容比重,以科学评教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4、聚焦特色凝练,开展专项建设行动。

学校充分发挥经济与管理学科群交叉融合优势,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新财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财经品牌课程思政专项建设,实施公共类涵养、专业类深耕、实践类赋能、特色类精准四大课程思政群建设计划,设立一课一思政”“一域一特色”“一院一品牌课程思政项目,立项资助158项课程思政项目,其中4门财经类专业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探索出经济学课程思政五化教学法,推出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组织管理创新模式,构建金融学课程思政五库资源库、打造财政学四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创新国际经济与贸易样板支部创新驱动等具有典型示范效应和较好推广价值的财经专业课程思政特色做法,形成课程思政特色品牌。

5、聚焦师资建设,培育德业双馨教书育人名师。

以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为目标导向,搭建分类分层教师培训发展体系,强化新入职教师思政教育和教学技能培训,实施优课示范、理论讲座、教学技能、教学问题、教学范式五大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计划。开展教师微格教学诊断,构建微格演练-教学诊断-课堂实战-教学沙龙相衔接的个性化能力培养,打造体验式、实操性课程思政工作坊。连续开展三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路径,开展课程思政教學竞赛。

6、聚焦学生主体,打造双向反哺课堂讲授模式。

坚持课程思政教学的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创新形式增强学生互动参与热情,探索课程思政教与学方式翻转、师与生角色转换,推动学生走上讲台讲思政,举办大学生讲课程思政比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深挖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教师在充当观众和评委的过程中也能在了解学生思想认知基础上汲取新的灵感。选拔优秀大学生组建专业课程思政学生宣讲团走进社区、街道和乡村等进行专题宣讲,全面推动学生从我来听我来讲转变。线上线下相结合彰显课程思政特色,联合主流网络媒体平台建设师生讲课程思政云课程,录制学生讲课程思政微视频,注重第二课堂建设,依托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深入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思政特色项目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新的时代变化、认清自身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订阅 202111期)

初审:刘  佳

签审:王春霞

    上一条:【思政实践】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
    下一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Copyright © 2015-2025,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All Rights Reserved